译文
等待的杜仁杰还没有到
长白山前流淌着绣江水,水面上铺放开的荷花绵延数十里。
我细细地观赏水底的青山,更觉得山色佳丽无比,就像是一团朦胧青烟,随波荡漾,收拢不起。
青山从阳丘蜿蜒西来,流下这宛曲的碧水,仿佛是天公有意点染,向人间扔下半截玉环。
昨天我来到大明湖上,举起了酒杯畅饮,绣江的千姿百态,清晰地涌入我的眼帘。
等到晚间的清凉袭来,驾一叶小舟横渡东城,水色黯淡呵荷花深稠,就像是前头已无去路。
江上的女神,真不爱惜那荷花的芳香,竟忍心让它,凋零在寒冷的秋风秋露。
女神的衣襟芳香如兰,散发阵阵香气,罗袜轻
蒙古太宗窝阔台七年(1235),元好问东游济南,游历至大明湖,深为陶醉,于心旷神怡中写下这首诗歌。
全诗可共分为三层,前六句为第一层,泛写绣江山清水秀。
《泛舟大明湖》一诗,虽以大明湖为题,却从长白山脚下的绣江启笔,以辽阔的视野和细腻的笔触,为明湖之美铺设了独特的背景。“长白山前绣江水,展放荷花三十里”,诗人凭借对绣江的游历记忆,以“展放”二字描绘出绣江中荷花盛开的盛景,与即将描绘的大明湖形成异曲同工之妙,不仅水脉相连,更在景色上互为映照。
“看山水底山更佳,一堆苍烟收不起。”此句转向对绣江至明湖间山水景色的描绘,南岸群山蜿蜒,苍翠欲滴。古时这里景致自然天成,空气清新,水质清澈,群山倒映水中,如同深黛色的烟云,游船穿梭其间,山影摇曳,变幻莫测,使诗人
昔拟栩仙人王云鹤赠予诗云:“寄与闲闲傲浪仙,枉随诗酒堕凡缘。黄尘遮断来时路,不到蓬山五百年。”其后玉龟山人云:“子前身赤城子也。”予因以诗寄之云:“玉龟山下古仙真,许我天台一化身。拟折玉莲闻白鹤,他年沧海看扬尘。”吾友赵礼部庭玉说,丹阳子谓予再世苏子美也。赤城子则吾岂敢,若子美则庶几焉。尚愧辞翰微不及耳。因作此以寄意焉。
四明有狂客,呼我谪仙人。俗缘千劫不尽,回首落红尘。我欲骑鲸归去,只恐神仙官府,嫌我醉时真。笑拍群仙手,几度梦中身。
倚长松,聊拂石,坐看云。忽然黑霓落手,醉舞紫毫春。寄语沧浪流水,曾识闲闲居士,好为濯冠巾。却返天台去,华发散麒麟。
关中风土完厚,人质直而尚义,风声习气,歌谣慷慨,且有秦汉之旧。至于山川之胜,游观之富,天下莫与为比。故有四方之志者,多乐居焉。
予年二十许时,侍先人官略阳,以秋试留长安中八九月。时纨绮气未除,沉涵酒间。知有游观之美而不暇也。长大来,与秦人游益多,知秦中事益熟,每闻谈周、汉都邑,及蓝田、鄠、杜间风物,则喜色津津然动于颜间。二三君多秦人,与余游,道相合而意相得也。常约近南山,寻一牛田,营五亩之宅,如举子结夏课时,聚书深读,时时酿酒为具,从宾客游,伸眉高谈,脱屣世事,览山川之胜概,考前世之遗迹,庶几乎不负古人者。然予以家在嵩前,暑途千里,不若二三君之便于归也。清秋扬鞭,先我就道,矫首西望,长吁青云。
今夫世俗惬意事如美食、大官、高赀、华屋,皆众人所必争,而造物者之所甚靳,有不可得者。若夫闲居之乐,澹乎其无味,漠乎其无所得。盖其放于方之外者之所贪,人何所争,而造物者亦何靳耶?行矣诸君,明年春风,待我于辋川之上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