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北一枝花 -张哈哈
0:00 / 0:00 (朗诵:琼花)
12
播放列表
   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
  • 0.25x
  • 0.5x
  • 0.75x
  • 1.0x
  • 1.25x
  • 1.5x
  • 2.0x
  • 列表循环
  • 随机播放
  • 单曲循环
  • 单曲播放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有杕之杜

诗经·国风·唐风〔先秦〕

有杕之杜,生于道左。彼君子兮,噬肯适我?中心好之,曷饮食之?
有杕之杜,生于道周。彼君子兮,噬肯来游?中心好之,曷饮食之?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那棵杜梨真孤独,长在路左偏僻处。那君子啊有风度,可愿屈就来访吾?爱贤盼友欲倾诉,何不请来喝一壶?
那棵杜梨真孤独,长在路右偏僻处。那君子啊有风度,可愿屈就来看吾?爱贤盼友欲倾诉,何不请来喝一壶?

注释
杕(dì 地):树木孤生独特貌。杜:杜梨,又名棠梨。
道左:道路左边,古人以东为左。
噬(shì 是):发语词。一说何,曷。适:到,往。
曷:同“盍”,何不。饮食(yìn sì 印四):喝酒吃饭。一说满足情爱之欲。
周:右的假借。
游:来看。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鉴赏

  关于此篇诗旨,历来有多种看法:一、刺晋武公说(《毛诗序》等),二、好贤说(朱熹《诗集传》、何楷《诗经世本古义》等),三、迎宾短歌说(高亨《诗经今注》),四、思念征夫说(蓝菊荪《诗经国风今译》等),五、流浪乞食说(陈子展《国风选译》等),六、情歌说(程俊英《诗经译注》等),七、孤独盼友说(朱守亮《诗经评释》等)。

  以上几说,当以孤独盼友说贴近诗旨。

  古往今来,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不可缺少的。此诗就是描写一个孤独者切盼友人来访,共饮谈心,以解孤独寂寞之苦。

  人类都有一种“共生欲望”,而这种“共生欲望”又是以人们的相互帮助、彼此交流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创作背景

  关于《唐风·有杕之杜》的诗旨背景,历来有多种看法。《毛诗序》云:“《有杕之杜》,刺晋武公也。武公寡特,兼其宗族,而不求贤以自辅焉。”朱熹《诗集传》、何楷《诗经世本古义》等认为是为“好贤而恐不足以致之”而作。高亨《诗经今注》认为是“欢迎客人的短歌”。蓝菊荪《诗经国风今译》等认为是为思念征夫而作。另外还有陈子展《国风选译》等的流浪乞食说、程俊英《诗经译注》等的情歌说和朱守亮《诗经评释》等的孤独盼友说。

参考资料:完善

1、 姜亮夫 等·先秦诗鉴赏辞典·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98
2、 王秀梅译注·诗经(上):国风·北京:中华书局,2015
3、 周振甫·诗经译注·北京:中华书局,2013

简析

  《有杕之杜》是一首四言诗。此诗以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为主线,以期待的眼光、诚挚的态度和殷勤款待的方式,频频召唤友人来访做客,诗中生动写出一个孤独者切盼友人来访,共饮谈心,以解孤独寂寞之苦的情状。全诗二章,每章六句,重章叠唱,章法结构带有民歌反复咏唱的特点。

猜您喜欢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杜蒉扬觯

佚名 佚名〔先秦〕

  知悼子卒,未葬,平公饮酒,师旷、李调侍,鼓钟。杜蒉自外来,闻钟声,曰:“安在?”曰:“在寝。”杜蒉入寝,历阶而升,酌曰:“旷饮斯!”又酌曰:“调饮斯!”又酌,堂上北面坐饮之。降趋而出。

  平公呼而进之,曰:“蒉!曩者尔心或开予,是以不与尔言。尔饮旷,何也?”曰:“子卯不乐。知悼子在堂,斯其为子卯也大矣!旷也,太师也。不以诏,是以饮之也。”“尔饮调,何也?”曰:“调也,君之亵臣也。为一饮一食忘君之疾,是以饮之也。”“尔饮,何也?”曰:“蒉也,宰夫也,非刀匕是共,又敢与知防,是以饮之也。”平公曰:“寡人亦有过焉,酌而饮寡人。”杜蒉洗而扬觯。公谓侍者曰:“如我死,则必毋废斯爵也!”

  至于今,既毕献,斯扬觯,谓之“杜举”。
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鹿鸣

诗经·小雅·鹿鸣之什〔先秦〕

呦呦鹿鸣,食野之苹。我有嘉宾,鼓瑟吹笙。吹笙鼓簧,承筐是将。人之好我,示我周行。
呦呦鹿鸣,食野之蒿。我有嘉宾,德音孔昭。视民不恌,君子是则是效。我有旨酒,嘉宾式燕以敖。
呦呦鹿鸣,食野之芩。我有嘉宾,鼓瑟鼓琴。鼓瑟鼓琴,和乐且湛。我有旨酒,以燕乐嘉宾之心。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有子之言似夫子

佚名 佚名〔先秦〕

  有子问于曾子曰:“问丧于夫子乎?”曰:“闻之矣:‘丧欲速贫,死欲速朽’。”有子曰:“是非君子之言也。”曾子曰:“参也闻诸夫子也。”有子又曰:“是非君子之言也。”曾子曰:“参也与子游闻之。”有子曰:“然。然则夫子有为言之也。”

  曾子以斯言告于子游。子游曰:“甚哉,有子之言似夫子也!昔者,夫子居于宋,见桓司马自为石椁,三年而不成。夫子曰:‘若是其靡也,死不如速朽之愈也。’‘死之欲速朽’,为桓司马言之也。南宫敬叔反,必载宝而朝。夫子曰:‘若是其货也,丧不如速贫之愈也。’丧之欲速贫,为敬叔言之也。”

  曾子以子游之言告于有子。有子曰:“然!吾固曰非夫子之言也。”曾子曰:“子何以知之?”有子曰:“夫子制于中都:四寸之棺,五寸之椁。以斯知不欲速朽也。昔者夫子失鲁司寇,将之荆,盖先之以子夏,又申之以冉有。以斯知不欲速贫也。”

2025 333诗词古文网 | 诗文 | 名句 | 作者 | 古籍 | 纠错